今天(3月4日)下午2点,苏州市疾控中心三楼,一支支核酸采样后的“红管管和白签签”正被送达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


我叫董泽丰,是病原微生物与生物检验科主管技师,苏州本轮疫情以来,我们18人分三组,每组12小时一班,夜以继日轮流上岗,主要对我市重点人群的采样样本进行检测、对初筛阳性样本进行复核检测。


核酸检测是判断是否被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金标准”,和在一线采样和救治的医护人员不同,我们在后方默默无闻,但是你们一定会在手机上看到我们出具的核酸报告。经常听到有市民问,为什么我的核酸报告还不出来?其实采样样本到达实验室后,并不能直接用于检测,而是要经历样本接收与核对、提取病毒核酸、反应体系配制、核酸扩增、结果分析等环环相扣的流程,直至报告出炉,整个过程需持续4个小时以上。这就像烤面包的过程,样本是酵母,反应体系是面团,来了多少酵母,就要准备多少面团,然后搅拌在一起放进扩增的烤箱,如果最终基因扩增分析仪显示出三条平滑的S形曲线,就提示该份样本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这时,我们可能还要再次复核,报告出具的时间就会更久。


病毒核酸提取工作,是零距离和“看不见的敌人”作战,在整个检测流程中,最为危险也最为关键。比如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送来的患者鼻咽拭子样本,由于病毒还未灭活,每一份样本都可能是病毒含量极高的感染源。为防止气溶胶溢出导致病毒扩散,在负压实验室里,我们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N95口罩、面屏等,虽然“全副武装”常常让我们闷得喘不过气,但我们只要一进来,都会持续作战,直到所有样本检测完毕再出实验室,避免重新防护浪费时间和装备。


两年前首次遭遇新冠疫情时,我还是一名“菜鸟”,难免紧张。如今重返“疫”线,我们在日复一日与病毒的轮番较量中,积累了精确捕获病毒蛛丝马迹的专业能力。面对大量核酸样本,我们处变不惊,拼速度,要效率,只为“苏战苏决”筑牢疫情防线,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记录者 周函/文 杨海石/摄 金玲丽 瞿亚健 王泽宇/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