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防控知识问答
禽流感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其致病原是禽甲型流感病毒,常可引起大量鸡、鸭、鸽子等陆禽、水禽和飞禽的患病和死亡。随着我市天气逐渐转冷,禽流感病毒活跃度增强,发生人禽流感疫情的风险增大。由于之前的人感染H7N9等禽流感疫情,很多人“谈禽色变”,但对其并不是很了解。下面小编就跟大家一起了解禽流感的相关知识及防控措施。
1. 什么是禽流感和人感染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通常感染野生水禽(即“自然宿主”),同时也可感染家禽、鸟类或其他动物。人们常说的“鸡瘟”就包括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禽流感病毒一般不感染人类。也就是说,当这些以禽类为自然宿主的流感病毒感染人类时,才称为“人感染禽流感”,而且只偶尔有散发病例。
2. 什么是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
H5N1禽流感是可以引起鸟类死亡的高致病亚型,所以容易被发现和确认,其疫情也容易被控制。大多数人类感染病例都有接触禽类的暴露史。据统计,H5N1禽流感病死率高达60%以上。
3. H7N9禽流感病毒与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和其他禽流感病毒有什么关系?
原来认为,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5N1、H9N2、H7N7、H7N2、H7N3。新近在人体发现的H7N9与较熟悉的H5N1一样,同属于禽流感病毒范畴,也都是甲型流感病毒。但H5N1亚型在禽类中致病性很强,且已有多年的流行史。而H7N9亚型能在家禽圈舍内传播,却在禽间不发病或呈低致病状态。2013年3月发现其首次呈静默状态感染人类,实现禽到人的物种间感染,感染病例呈重症和危重症状态,并且显示很高的病死率。
4. 禽流感病毒的生存能力如何,怎样杀灭?
禽流感病毒在干燥的尘土中能存活14天;在温度较低的粪便中存活至少3个月;在水中,22℃时存活长达4天,0℃时可超过30天;在冷冻的禽肉和骨髓中,可存活10个月。
禽流感病毒与其他流感病毒一样怕阳关、怕热,普通消毒剂很容易将其杀灭,在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就可灭活。通过加热(65℃ 30分钟,100℃ 2分钟)或普通消毒剂(福尔马林、碘复合物等)也可杀灭病毒。但是,其在低温、干燥以及甘油中可保持活力达数月甚至1年以上。
5. 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源是什么?人是如何感染的?
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H7N9禽流感病毒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
6. 禽流感病毒有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吗,谁更可能感染?
目前尚无H7N9禽流感病毒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亦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对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病例主要集中于居家、退休人群和在活禽市场工作的商贩。高危人群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7. 吃鸡、鸭、鹅肉和鸡蛋会感染禽流感吗?
禽肉煮熟透后,食用是安全的。
流感病毒在足够热的情况下会灭活,食物的整体达到70℃将杀灭病毒。但如果病禽未经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很可能进入人体。正规市场的家禽基本可放心食用,关键是要煮熟煮透。如果食用未经检疫或来自疫情暴发区的家禽,则不排除染病风险。
遵守准备食物时的基本卫生原则是谨慎的做法:不应吃病死的禽类。此外,吃正常处理和烹调的禽肉制品是安全的。在疫情暴发地区,应避免接触活禽和病死的禽类。建议改变生活习惯,食用冰鲜禽肉制品。在处理完禽肉制品后要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清洗和消毒所有与生肉接触过的家用器皿。
没有疫情发生的地方,吃鸡蛋毫无危险。疫区的鸡蛋有可能被感染上病毒,因此,鸡蛋应煮熟或者煎熟后再吃。鸡蛋煮沸5~10分钟后,可以完全灭活禽流感病毒,鸡蛋可以安全食用。不要吃生的或者半生的鸡蛋。在食用鸡蛋时,注意蛋壳外部的卫生。鸡蛋外壳有可能受到污染,因此在加工鸡蛋时,要先清洁蛋壳;打鸡蛋时,不要让蛋壳掉落进器皿;加工鸡蛋后,要彻底清洁双手。
8. 接触了家禽和鸟类后该怎么办?
接触了家禽和鸟类或双手被其分泌物弄脏污后,应该用肥皂及清水彻底洗净。当接触后7天内出现流感样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如实告诉医务人员你的接触史,以便正确处理。
9. 什么是流感样症状?H5N1和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特点是什么?
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患者发病初期表现的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畏寒、周身乏力及不适等,也可以出现流涕、鼻塞、咽痛或喉咙部发痒感等,这些临床表现主要与禽流感病毒引起呼吸道局部炎症反应有关。流感样症状多发生于病程初期,在发病后1周内表现最为明显。
感染H5N1禽流感的患者绝大多数有明确的禽类暴露史,包括处理、宰杀、脱羽或食用病死禽过程,或暴露于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环境,尚无经呼吸道在人群中传播的确凿证据。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患者绝大多数为退休、居家无业、有活禽市场暴露史及活禽市场商贩等,尚无病死禽接触史,也无经呼吸道在人群中传播的确凿证据。
10. 人感染禽流感后该如何及时得到诊断?
对于有活禽暴露史者,一旦有发热伴流感样症状,尤其是还感觉有胸闷或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去综合实力强和具有医疗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外周血常规检测,看看白细胞或淋巴细胞计数低不低;同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以确定有无肺炎发生。如果患者有明确的禽类暴露史或在没有防护的条件下与禽流感病人密切接触,要对其尽早留取咽拭子进行禽流感病毒检测,以便及时确诊和及早救治。
11. 有人用H7N9禽流感疫苗吗?
目前没有预防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人用疫苗。
12. 普通公众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
预防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应做好以下3点:
勤洗手:在准备食物之前和之后、吃东西前、上厕所后、处理动物或者动物排泄后、手脏时、照顾家中病人时都要及时洗手,可用肥皂和流水清洗,无此条件时,可使用酒精洁手液消毒。
呼吸道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医用口罩、纸巾、袖子、肘部遮盖口鼻,用过的纸巾要尽快扔入有盖垃圾箱。接触到呼吸道分泌物后要尽快清洁处理。
避免直接接触禽、鸟及其粪便:除非职业需要,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鸟和它们的排泄物、分泌物,不捕捉、喂食、抚摸这些动物。一旦接触后,一定不要用手接触口鼻,并立即洗手。
13. 如何安全地食用家禽和肉类产品
不吃病死的动物。此外,吃正常加工和烹饪的肉是安全的。流感病毒不耐热,食物的整体温度达到70℃即可杀死病毒。在疫情发生地区,禽肉及其制品经过适当的熟透烹饪,可以安全食用。
食用生肉及未烹调的以血为原料的菜品是高危行为。要把生肉与熟肉或者即食食品分开,以避免污染。
处理生、熟食品不应使用用一砧板及刀具。在处理生肉和熟肉之间要洗手。不要把煮过的肉放回先前放置的位置或原先装它的盘子里。不要食用生鸡(鸭)蛋或者半熟蛋。
在处理完生肉后要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清洗和消毒所有与生肉接触过的家用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