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

典型症状和体征包括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病例会同时有内出血和外出血。

病毒可通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一般810天。

人类通过密切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感染埃博拉病毒。在非洲,人们因处理受感染患病或者死去的热带雨林中的黑猩猩、大猩猩、果蝠、猴子、森林羚羊和豪猪等而导致感染。很重要的是要减少接触高危动物(即果蝠、猴子或猿),包括捡拾在森林中发现的死亡动物或处理其生肉。

1976年至2012年,全球共报告24起疫情 ,发生在非洲7个国家。2014年,非洲发生埃博拉疫情暴发,引起全世界关注。

公众应尽量避免前往有埃博拉疫情的国家和地区,如必须前往,需做好自我保护措施。因埃博拉病毒主要经过接触传播,所以应避免与埃博拉病例接触、避免与死亡动物接触,如从疫情归来,应进行自我医学观察,如有发热等不适症状及时就诊。